杂志圈资讯亲子育儿旅游摄影财经管理时尚潮流
您的位置:首页 > 杂志圈资讯 > 正文

【定点支持学校沈伟鹏】一家人,两代乡村教师:横跨半个世纪的教育坚守路!

2018-3-20 10:17:00

    在河南省偏远山区,有这样一位教师,他把农村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,用爱心和知识铺就孩子前行的道路,更用责任和诚心坚守着对农村教育不懈的追求。他叫沈伟鹏,1978年生,唐河县马振抚乡栗棚小学教师,从教20年,一直在平凡的基层教学一线岗位上,精心耕耘,无私奉献。


沈伟鹏老师近照




    1999年8月,从学校毕业的沈伟鹏刚满21岁,正是青春洋溢的大好时光。而这一年,他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惊讶的决定:留在马振抚乡村小教书。那时,像沈伟鹏这样自小于山中长大的年轻人,大都拼了命地想考出去,贫瘠的家乡土壤已给不了他们成长的养料。而他,却拼命想留下来,谁都劝不了。到底为了什么?村里人都疑惑了,唯有一人了然于胸,那便是沈伟鹏的父亲,在村小三尺讲台上奋斗了一生的优秀教师。

 

 

一、父亲,一名躬耕在教育犁田里的乡村老教师

 

    对于沈伟鹏来说,父亲是标杆一样的存在:从事乡村教育四十二年,从民办教师到转成公办,把最好的青春时光贡献给了家乡的小学。“八九十年代的时候,我还小,但却从母亲些许言语中知晓父亲那微薄的工资。每每吃饭,母亲总会嗔怒地数落他几句,怪他不懂世故,从不和领导闲聚,总想着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。有天,母亲闹得很厉害,对父亲大发脾气,‘你给我说学校的补助能给家里省个油盐钱,这么多年,补助去哪儿了?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多的多,回学校跟它过一辈子吧。’尽管如此,父亲也没多说一句,挨着骂,吃着饭,然后理理衣服上课去了。走的时候嘴角还挂着微笑,好似对母亲的抱怨已习以为常。”沈伟鹏笑着说道,也就是从那时起,他开始理解父亲。

 

    父亲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伟鹏,让他对教育,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。由于连年的辛劳,父亲的腿出现了严重的骨质增生病,腿逐渐严重变形,可仍然坚持上课直至退休。“不管在什么地方,干什么,都要躬下身子踏踏实实去做。我们教书育人拼的是人的良心。”到今天,父亲的教导仍然回响在他的耳畔。“教书的这四十二年,老父亲站在这讲台上,无一日懈怠。他对得起每一位学生,也对得起自己。”沈伟鹏的眼里噙满泪水。


 

沈伟鹏的父亲沈衍杰老师




二、子承父业,教育精神的延续

 

    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,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对沈伟鹏来说顺理成章。一开始,他被分配到镇上的学校教书,镇上老师相对富足,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忙碌而惬意。但没过多久,一件足以成为沈伟鹏教育生涯的转折点出现了——因师资极度匮乏,地处偏远山区的栗朋小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,希望他能接手三到六年级的教学工作。

 

    栗棚小学属于农村偏远单轨制小学,百余人的学校只有6名教师,且交通十分不便,到最近的镇上大街都得走二三十里路。如果选择这里,条件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。在本可避开的难题前,沈伟鹏稍加思索便做出了决定——去栗棚小学任教,再苦再累也要去!“每一位学生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。良好不是指教学环境,而是教师传道受业的技能。”

 

    语文、英语、音乐、体育、安全,横跨三个年级,沈伟鹏在栗棚小学的教学任务如重担在肩。有些科目自己也不算专业,还得自学,然后再教给孩子们。“音乐课前我都会在播放软件上学习一首歌,然后下载下来在课上教孩子们。大家‘咿咿呀呀’地唱着,尽管音调不准,但在他们脸上,我看到了满足与幸福。”

 

    山区没有钢琴,也没有音响。但却吟唱出最优美的歌声。这些个稚嫩童声,源于内心深处,是对生活的热情,对追逐梦想的渴望。

 

     不少人觉得,农村有城里孩子都羡慕的乐趣与自由。但在这里,却是让人心疼的无奈。因为贫穷,村里在外务工的人很多,不少老人和小孩也随劳动力离开了家。呈现在眼前的,是一个十室九空的家园,孩子们有时连一个玩伴都找不到。“我们班有个小女孩,父母离异,爷爷奶奶多病。小小年纪的她,不仅要干农活,还得刻苦学习。她曾告诉我,虽然过得很辛苦,但她知道,只有知识才能创造财富,所以要努力读书,赚钱给爷爷奶奶治病。那是我第一次从年纪那么小的女孩眼中看到了生活给予的千疮百孔。”说到这儿,沈伟鹏的眼睛有些湿润,继而又笑了起来,“但她很坚强不是吗?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,小孩或大人。就像我和父亲选择了驻守乡村,她选择了充满希望地活下去。”

 

 

 

三、我想用自己的力量,撑起孩子们的一片天

 

    沈伟鹏所带班级留守儿童居多,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督,有的孩子学习不认真、有些因为家庭贫困不想继续读书。为此,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,足迹遍布了山村每一个角落。为了孩子们能和父母“团聚”,沈伟鹏想出用自己的手机联系留守儿童家长,让他们进行视频或音频聊天。

 

    “他太放心不下学生了。”沈伟鹏的同事介绍,每天早晨,他总是很早到校,就为了在上课前先巡查教室,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,还得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,衣服破了必须缝补。学生生病时,领他们去看病,照顾他们的生活,像家长待孩子一般。

 

    “直到成为了一名教师,我才发现,自己心中所想,所做跟当初父亲是何等相似。父亲那时经常被派到离家20多里的镇子上开会学习,路途遥远,他中午时却一定能按时回家吃饭,从不耽误学生下午一节课。小时候,觉得父亲爱学生胜过爱自己,心里有些小埋怨。现在看来,自己又何尝不是呢?看着学生们,总认为不够,还不够,想再为他们做得更多些。”沈伟鹏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。

 

    “孩子们都很依赖我,所有烦恼都会找我谈心。他们会在上交的作业本上写上一句话‘老师,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’。我想将这个传统延续下去,告诉他们,老师一直都在。”

 

    在留守儿童居多的栗棚小学,老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及心理问题。更重要的还有学习。沈伟鹏明白,学校教学资源较为匮乏,学生们能看的书籍很少,而无法尽情阅读书籍的学生,如同被折断了翅膀的鸟儿,再努力可能也飞不出大山。为了解决现下的难题,沈伟鹏四处寻找机会,期望能为学生争取一些阅读资源。

 

    这时,杂志铺“全民阅读定点支持支持学校”项目出现在了他的眼前。“成为定点学校中的一员,每学期收到爱心企业赠送的百余册学生适读杂志......这些是曾经想无法想象的。我甚至记得每一次走过二三十里路,到物流点去取书的情形。物流老板总说我运气好,遇到这么好的事儿。毕竟这年头有几个人愿意无条件地支持你呢?”沈伟鹏对无私捐赠书籍的杂志铺怀着满满的感谢。他说,爱心人士的温暖照耀了山区大地,乡村教育将不再孤立无援。


栗棚小学成为杂志铺“全民阅读推广定点支持学校”



    “有次周末我杂志回来,几个孩子正在放羊拾柴,看到我,朝我跑过来,有的抢着背书,有的给我拍身上的灰尘,有的关怀地问:‘老师,走二三十里路,现在你饿不饿,渴不渴,累不累。’我笑着:‘还行吧。’其实为了怕耽误事情,哪敢吃饭。但看着他们心疼我的样子,心里暖暖的,做什么也都值了。


 

学生们愉快地阅读着杂志



后记

当被问到今后有何打算时,沈伟鹏陷入了沉思。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:山村教育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?孩子们能否享受良好的教育?山村教师的队伍是日渐壮大亦或寥寥无几?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他说:“我会像我的父亲那般,在这里一直待下去。直到学生不再需要我,直到我已经老得讲不动课了。”

 

编者说

微信曾有篇很火的文章叫《一线教师的子女为何难成精英》,文中阐述的一些事实有些道理,但观点却是错误的。至少从沈伟鹏老师身上,我可以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的父亲对他产生的积极影响。一位教师,他愿意放弃更好的条件,坚守在贫瘠的山村。如果这样的人,都不能谓之精英,那谁又可以呢?

 

 

发布平台丨教师苑

编辑丨教苑君

责任编辑丨晓苑

2018年3月20日


教师苑,一个聚焦关注全国教师的微信公众号。教苑君,一名专职报道全国教师事迹,发现、挖掘教师精神之美的良心编辑。


合作品牌

关于我们 | 市场合作 | 版权声明 | 广告刊例 | 联系我们

杂志铺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11050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