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志圈资讯亲子育儿旅游摄影财经管理时尚潮流
您的位置:首页 > 杂志圈资讯 > 正文

【每日一读】远离黑洞: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

2016-9-20 17:00:00

    近年来,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。根据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,47%的被调查教师表示实际工作中感到有压力,38%表示压力巨大。总得来所,八成以上教师认为工作压力不小。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,职业适应性差、情绪不稳定、人际交往障碍、心理失衡、不良的个性特征、职业倦怠等。



   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,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工作压力越来越大,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。教师作为特殊群体,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,如果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,势必会对工作产生诸多消极影响,不仅影响其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作用的发挥,而且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。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,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,所以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况将影响一代人的成长,因而,教师的心理健康更值得社会广泛的重视。

    本文按照教师职业阶段划分为:新教师、成长期教师以及成熟型教师,分三部分梳理不同阶段教师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和调节对策。


    一、新教师的适应性压力



    新教师刚刚踏上教职岗位,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,在适应性方面,相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教师来说,他们更容易出现的是职业初期的适应性问题造成的心理压力。


    01.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

    “上第一堂课我就感受到了落差,初中孩子调皮,没有高中学生听话,上课有人说话就要管纪律,结果辛辛苦苦备好的课都没有讲完。我的感觉实习是谈恋爱,工作是结婚。实习是没有责任的,就像在玩儿,但正式工作了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责任。”在刚工作的前几个月里,王飞每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,除了备课、批改作业,新老师还有一些繁琐的事务要处理,压力很大,每天都是身心俱疲。

    新教师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,有对教师事业的预期定位。可是,当现实与他们心目中的定位不一致时,就会出现心理落差,感到自己很不适应新的环境、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,感到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得不到学生、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。由此产生困惑甚至造成心理失调、心理痛苦,逐渐出现失落、自卑、焦虑、忧郁等情绪反应。部分新教师感到在学生面前的“权威”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,失去了作为老师的成就感,造成心理痛苦。

    02. 实践性知识缺乏带来压力

    新教师面临的最大心理压力就是实践性知识的缺乏。新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了一定的教育理论,但这往往不能有效构建起一个合格教师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体系,更重要的是不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。

    有时候也会遇到由于育人技能欠缺带来的困扰。新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,不尊重教师,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。特别是刚开始上课时,对许多课堂问题往往束手无策,尽管尝试采取了很多方法,但实际收效甚微,严重的甚至出现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情绪对立。

    造成新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,教育教学结果不尽人意,于是感到力不从心,情绪低落,对工作积极性不高,觉得自己能力有限,教不好课,管不好学生。

    03. 竞争恐慌

    “考试哪里是在考学生,而是在考老师。考老师的水平、能力、承受力、脑神经。好容易结果出来了,要比较,要分析。比高低、比大小、比长短、比能耐,比得人心惊肉跳,比得人午夜惊魂。”一位新教师说。

    有些工作能力一般但热爱教师岗位的新教师,在面对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时会显得紧张与不安。特别在当前学校进行教师聘任、末位淘汰,按绩取酬等用工制度改革时,很多情况下新教师会成为末位淘汰的对象,成为落聘的目标。因此,每次到期中和期末时,新教师会显得特别焦虑,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。

    >>> 对策:

    新教师其实也是一名新毕业的学生,步入工作岗位时,尽管在角色上已经是教师,但内心还缺乏一些责任感和服务意识,对于教师角色的认同感也不够。学校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新教师,以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和帮助他们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,尽可能用宽松、民主的评价机制,让新教师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成长。

    另外,也要对新教师的培养多一点重视。多一点“以教师的发展为本”的培训指导,针对每一个新教师自身的特征因材施训。指导新教师通过进一步学习,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结构。加强新教师之间的学习、交流和研讨,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。鼓励新教师多参与各级教研活动,支持他们参加教坛新秀等评选活动,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,在反思总结中提升实践能力,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。


    二、成长期教师的承受性压力

    成长期是整个教师生涯中最漫长的阶段。成长期教师往往在某些方面或一定时期得不到较高的关注,同时需要面对家庭、工作、社会等多重压力,使成长期教师感到内外交困。成长期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承受期,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发期和严重期。

    01. 来自家长的压力

    如今,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相当得高,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要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。很多家长用溺爱方式教育孩子,一旦发生一点点意外,都会招致责编和冲突;甚至,有的家长把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义务和责任,以及出现的教育问题,一股脑都推给了学校老师,教师和家长对立的情况也常常出现。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值过高,在对教师们寄予厚望的同时,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求全责备。教师身处其中,处处留神,害怕自己的疏忽会造成严重后果。挫折一旦出现,会使他们感到痛苦、懊恼,甚至情绪恶劣、自暴自弃,失去工作的希望和信心。

    02. 来自同行的压力

    许多职业都有同行的竞争压力,教师也不例外。成长期教师往往承担着学校较重的工作,每天都要面临成绩、纪律等等各种各样的竞争,有一些学校还具体制定了量化标准,这些或多或少会造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。成长期教师经常担心落于同行之后,辗转不安。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并调整好心态,出现了情绪低落、心理缺失现象,产生了强烈的不安感和落差感。有时还出现自我封闭现象,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,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。

    03. 来自社会的压力

    社会的进步、教育的发展、人才的竞争,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尤其是在面临课改等大趋势背景下,随着新课程的实施,教师的教育观念、教育模式、思维方式、教学行为都将相应改变,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努力适应。对此,许多教师深感力不从心、无所适从,出现了心理焦虑、精神紧张、情绪紊乱、身心疲惫、行为懒散、工作疲塌等问题。教师为人师表的角色,也常常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,一旦压力过大,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    >>> 对策:

    要化解教师职业压力,固然需要社会、学校等各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整,但根本上说,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。既然压力无处不在,无法逃避,就要学会与压力友好共处,积极面对。

    首先,要清醒地认识自己。教师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,能够分析自己的优势,并提示自己已经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得很好了。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“失败”也很重要,很多时候失败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,不必无限放大。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,由己及人,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,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,对许多需要事情能够泰然面对,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。

    其次,要学会承受焦虑,合理宣泄。承受一定的焦虑,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,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,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、乐教善管、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。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,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、管理或班主任工作等,来磨练自己的耐性。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,承受焦虑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。当然,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也不是好事,因此,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、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,例如对亲近和信任的人倾诉。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也能缓解精神压力,逛街唱歌运动旅游等等都是很好的途径。

    第三,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。教师工作中主要面对的人际类型有教师和学生、教师和家长、教师和教师、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。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、家长、同事、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,消除隔阂,相互理解,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,对于工作压力的是否有非常积极的作用。每个人都会有困难的时候,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,与同事交流讨论不仅是解决问题、增加工作经验的好方法,而且也是获得所需支持
的重要途径。

    第四,奉行“沙漏哲学”。真正的教育历来是一种慢的艺术,教育教学上的事务,一件一件慢慢来,像沙漏正常漏沙那样。我们可以做的便是调节好自己的心灵旋钮,把心灵沙漏的漏口由最大调至适中的位置,从容地应对各种繁杂的教育事务。一天只去解决一天所能解决的问题,一次只做一次所能做好的事情。我们可以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许多的小任务,然后一次一桩,一次一件,一个一个按部就班地去完成。


    三、成熟期教师的倦怠性压力




    “功成名就”的成熟期教师各方面都达到了比较稳定的状态,所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。如果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更高的目标,最容易产生“高原现象”;成熟期这种稳定一旦遇到新课程改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,就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。


    01. 对于新事物的适应困难

    孙老师是一所中学的数学高级教师,刚过50岁,可谓是年富力强。而年轻时上课得心应手的他,现在却显得力不从心,他己长期形成的“教师中心”式的教学方法,学生不再欢迎。他习惯用传统的说教方法进行教学,缺少情感沟通,对学生来说失去了亲和力。与青年教师相比,他的教学优势逐渐丧失,教学效果也不理想。他曾经想改变自己的教法,却不知道从哪里改起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老教师仍然固执地坚守原有阵地,片面地认为“电脑”是年轻人的事,并片面地认为传统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生命力,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缺陷。于是,在观念上就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拒之门外。

    成熟期教师有自己一套比较固定而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,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,可能会成为压力源。新节奏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平衡状态,教师感到自身的能力与水平跟不上要求,使成熟期教师觉得力不从心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,进而给一些教师带来了消极的情感体验,甚至有的教师对自己能否胜任新课程教学感到怀疑。

    02. 高原现象

    人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后,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,仿佛他的水平已到了极限,再学习也无济于事,如同登山时的高原缺氧反应一样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“高原现象”。每个发展阶段进行到中后期,教师在身体方面消耗较大,长时间的用脑,特别是机械性的用脑,会导致大脑积累性的高度疲劳。这时大脑就自然进入一种抑制状态。这种想象会导致教师对于工作的热情减弱,从而造成心理上的消极情绪。

    >>> 对策:

    面对新课程改革,教师要努力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,避免对课改产生无谓抗拒,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确认。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职责、内涵、课堂教学中各角色的职责范围和功能,对不同类型的课如常规课、研究课、活动课中不同角色的比重有所侧重,并协调各角色间的关系,减少冲突。教师也要承认“高原现象”的客观存在,找到正确的调节机制和规律。

    学校也应该对教师提供专业支持,提供知识“充电”机会,以提高工作自信心,消除由职业危机感带来的心理压力。其次,处理好学校任务分配与老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,给教师职业安全感。再者,从学校制度上保障老教师的专业发展,以减轻来自外在各种心理压力,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适应竞争的环境,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。


    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,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。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:“教育,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

    如今有很多人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,而对于教师心理的关注相对较少。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,所以,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。



来源:中国教育期刊网






合作品牌

关于我们 | 市场合作 | 版权声明 | 广告刊例 | 联系我们

杂志铺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11050号-8